“建成教育強國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夢寐以求的美好愿望,是實現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先導任務、堅實基礎、戰略支撐,必須朝著既定目標扎實邁進?!?/p>
9月9日至10日在北京召開的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系統闡釋了教育強國的科學內涵和基本路徑,系統部署了全面推進教育強國建設的戰略任務和重大舉措,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在教育系統引發熱烈反響。廣大干部師生紛紛表示,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踔厲奮發,譜寫教育強國建設嶄新篇章。
錨定教育強國建設目標推進系統性變革
“習近平總書記對建設什么樣的教育強國、怎樣建設教育強國作出新的部署、提出新的要求,具有很強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導性?!鄙綎|大學黨委書記任友群表示,山東大學將把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與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緊密結合起來,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屬性、人民屬性、戰略屬性,錨定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目標,加快推進“以質圖強”的系統性變革。
“近年來,在習近平總書記給學校建校100周年賀信精神引領下,學校系統推進人才培養、隊伍建設、科學研究、內部治理4項重點領域改革,諸多領域實現突破式、躍升式發展?!爆F場聆聽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哈爾濱工業大學黨委書記熊四皓表示,建設教育強國,龍頭是高等教育。哈工大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持續推動教育理念、體系、制度、評價、治理等方面加速變革。
復旦大學校長金力院士表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我們將把落腳點放在以科技發展、國家戰略需求為牽引,堅持系統集成、提質增效、改革攻堅、融合創新,為高等教育改革創新發展、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貢獻“復旦力量”。
南開大學黨委書記楊慶山表示,南開大學將以科技發展和國家戰略需求為牽引,優化調整學科布局和專業設置,做好學校戰略發展謀劃與大會精神對標對表,把政策要求轉化為精準發力的任務舉措。
緊扣區域教育實際推動發展提速升級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構建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的職業教育體系,大力培養大國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
重慶市永川區委教育工委書記、區教委主任具榮海聽后深受鼓舞、倍感振奮?!坝来▍^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瞄準‘中國職教名城’目標,推動區域統籌向市域統籌、規模擴張向提檔升級、技能型職教向創新型職教三大變革,實現產城職創融合發展水平大幅提升?!?/p>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賦予了職業教育前所未有的使命責任?!彼拇ǔ鞘新殬I學院校長敬鴻彬表示,學校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牢牢抓住產教融合機制,對接區域產業經濟和國家現代化戰略產業,深度調研產業、精準設置專業、精準培養規模,促進精準就業。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要統籌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一體推進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
山西省委教育工委委員、省教育廳副廳長李金碧認為,立足山西教育實際,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要以山西省高等教育“百億工程”為抓手,一體推進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構建有利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為教育強國建設貢獻山西力量。
全國教育大會召開后,北京市教育系統黨員干部和師生員工以多種方式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大家反響熱烈、倍感振奮。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書記李軍鋒表示,北京市教育系統將以首善標準一體推進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不斷增強首都教育的思政引領力、人才競爭力、科技支撐力、民生保障力、社會協同力、國際影響力,務實功、出實招、求實效,奮力譜寫教育強國建設嶄新篇章。
立足教師隊伍建設激發教育強國建設的澎湃動力
“提高教師政治地位、社會地位、職業地位,加強教師待遇保障,維護教師職業尊嚴和合法權益,讓教師享有崇高社會聲望、成為最受社會尊重的職業之一?!绷暯娇倳浽谌珖逃髸系闹匾v話,讓全國廣大教師深感溫暖、備受鼓舞。
對全國模范教師、江蘇省語文特級教師、無錫市東林小學教育集團總校長武鳳霞來說,第四十個教師節意義非凡——作為江蘇教師代表,她與全國各地優秀教師代表齊聚北京參加表彰活動?!白鳛橐痪€教師,為了祖國的未來,我只有竭盡全力幫助每一個孩子,才能不負關心和重托?!蔽澍P霞說,她將用自己的努力詮釋教育家精神的內涵,樹立“躬耕教壇、強國有我”的遠大目標,帶領更多教師成為見賢思齊的“大先生”,真正回答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時代答卷。
在多年從教經歷中,全國模范教師、江蘇省盱眙縣仇集中學高級教師吳凱親身感受到黨中央對教師隊伍建設的高度重視,對教師群體的深切關懷?!斑@些都是鄉村教師扎根基層、躬耕教壇的強大動力,我們將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立足三尺講臺,全力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眳莿P說。
“一滴水想要永遠不干涸,就得融入奔騰激蕩的大海里?!?024年“最美教師”、溫州醫科大學校長李校堃院士認為,一體推進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這是一個重大命題。作為高校教師和科技工作者,要瞄準國家重大戰略和學科前沿發展方向,敢于挑戰最前沿的科學問題,甘于坐“冷板凳”,把個人的發展和國家社會的需要結合起來。高校教師還要重視對青年科研人員的培養,要勇于做栽樹人、挖井人,要為他們提供良好的“土壤”,為他們提供“跑道”,讓研究真正服務國家、回報人民。(采寫:本報記者 董魯皖龍 曹曦 任朝霞 陳欣然 楊國良 陳朝和 蘇峰 施劍松 阿妮爾 繆志聰 林煥新 統稿:本報記者 柴葳)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